夜间
言情后花园 > 长安之上 > 第1382章 四处下注

    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言情后花园] https://www.yqhhy.org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“愿意脱籍的,尽可报名。”


几个军士护送着一个小吏进了村子。


那些村民麻木的看着他们,几个年轻人跃跃欲试,有人举手,“小人愿意。”


“来。”小吏招手,身后的军士说道:“殿下说了,但凡脱籍的便是殿下的子民,谁敢动殿下的子民,那便试试。”


“殿下能做什么?”妇人问道。


军士说道:“你等可知京观?”


这些村民平日里连县城都没去过,哪里知晓。


“不知。”


“京观便是尸山!”军士说道:“最高的,可比山岳。”


“尸山?天神!”


众人惊呼。


“做了殿下的对头,就得有躺在尸山中的觉悟!”


“那……那奴可能脱籍?”


妇人问道。


身边的丈夫低声道:“尸山血海啊!好狠的秦王!”


“那是对对头狠,对咱们却不错。”妇人举起手,“我喜欢。”


“来。”小吏招手。


妇人走出去,回身,“夫君,大郎,大娘子,二娘子,来。”


男人犹豫了一下,可三个孩子却出去了,他咬牙,“罢了。”


渐渐的,报名的人多了起来。


有人问道:“官爷,脱籍后,我等不知如何谋生。”


“是啊!咱们一辈子就为主家种地,门都没出过几次。”


小吏笑道:“殿下早就有了准备。在关外,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皆有大片无主良田。你等可自选地方迁徙。”


“那小人愿意脱籍。”


结束后,大约四成的人愿意脱籍,六成不到的人选择留下。


他们祖辈都是主家的奴隶,早已习惯了做牛做马。


看着那些麻木的人,小吏摇头,“这都是命啊!”


曹颖亲自操盘,张栩率军镇压,关中剩下的大族们并未动弹。


长安的一家酒楼中。


一群男子坐在大堂内,上首的男子抚须,沉声道:


“秦王人还没进长安,便隔空给了我等一巴掌。”


“我等当如何?”


“动手!”


“蠢货!陛下远遁蜀地,咱们如何与那些虎狼之师动手?”


“咱们在关中数百年,何时动过手?再说了,许多时候,无需动手,便能令那些不知所谓的人,心生寒意。”


“没错,咱们不可给那人把柄。”


上首的男子说道:“世家门阀,权贵大族大多在蜀地,马上去信,让他们回来。就说……再不回来……他们的根就没了。”


……


“二十一万。”


这是最终的数字。


曹颖拿着册子问道:“多少成愿意脱籍?”


“三成多。”


官员抬头,“多数人不敢脱籍。”


“人呐!”


曹颖叹息,“这是殿下对关中大族的第一次出手,也是一次试探,可惜,人少了些。”


“那要不……”官员说道:“再鼓动一番?”


“过犹不及。”曹颖说道:“毕竟,这个天下,还是那些人势大。”


他拿着文书,“马上快马报给殿下得知。”


……


“整个大唐都有问题。”


越州,李玄刚视察了军队回来,和曹颖、赫连荣在一起喝茶。


李玄喝了一口茶水,说道:“地方官吏与豪强相互勾结,宰割百姓,皇权,不下乡。”


“殿下,这是多年来的构架。”韩纪说道:“地方便是如此。”


“到了上面,便是世家门阀,权贵大族。这些势力庞大无比,他们彼此联手,与帝王相抗衡。帝王若是强横,弄不好便会沦为傀儡,旨意出不了皇城。”


李玄想到了另一个世界,冷笑道:“若是不动,用不了多久,大唐便会再度走上绝路。若是动了,那些人会反弹……”


“明知必死无疑,却只能饮鸩止渴,选择与这些势力合作。”赫连荣说道:“这便是帝王的无奈。殿下此次出手,贫僧以为,那些人会反弹。”


“臣不解,殿下本可等南下击败石忠唐后再动手,为何……”


韩纪不明白李玄急什么。


“伪帝父子进了蜀地,身后跟着世家门阀,权贵豪强,声势浩大,蜀地官民不敢懈怠。”李玄平静的道:“可若是那些人回来了呢?”


“那伪帝父子便会势单力孤。”韩纪抚须笑道:“殿下此举极妙,既能试探关中大族,又能削弱伪帝,一举两得啊!”


若非如此,李玄吃饱撑的进关。


他看着地图,“要做好准备,雨一停,就要准备南下。”


……


伪帝已经进了蜀地。


沿途官吏看到他身后浩荡的人马,马上就跪了。


“见过陛下。”


“准备粮草。”


“是。”


帝王依旧是那个威严的帝王,蜀地没人敢懈怠。


李泌坐在马背上,看着颇为威严。


看着那些恭谨的军民和官吏,他踌躇满志的对韩石头说道:“这是一个开端。朕当在蜀地练兵,待机而动,灭了那个孽种。”


“陛下英明。”韩石头赞道。他看着伪帝的后脖颈,看了许久。


晚些,皇帝去寻杨松成商议事情,韩石头得了空闲,就下马歇息。


孙老二来找他,“哎!先前你看着老狗的后脖颈作甚?”


“咱在想,如何能一刀把他的脑袋给砍下来。”


……


孙老二楞了一下。“那是殿下才能做的事。”


快意恩仇谁不想呢?


但正主儿不在这里。


“是啊!”韩石头有些遗憾,“咱一直在忍,有时候忍不得了,便掐着手心。”


他张开手,手心那里深深的指甲印。


孙老二摇头,“换了咱在老狗的身边,怕是也难忍。对了,殿下那边可有消息?”


“说是在筹备南下。”韩石头说道:“殿下若是能灭了石逆,那便是众望所归,中兴大唐。”


“中兴帝王,那可是仅次于开国帝王的存在啊!”孙老二很是欢喜。


……


“国丈在关中的人手可否弄些来蜀地?”


皇帝和杨松成在一起喝茶。


杨松成面色平静,“陛下不知,那孽种的人马进了关中后,对关中看守颇严。特别是往蜀地的方向……”


皇帝随意说了几句话,便说乏了。


“臣告退。”


出了皇帝驻地,外面淳于山等人在等候。


“可是有事?”


杨松成冷笑道:“他想要杨氏的人手,真当老夫是傻子不成?”


郑琦说道:“那便不给。”


“不。”杨松成摇头,“要给。”


郑琦:“……”


“所有人都能回关中,唯有老夫不能。”杨松成说道:“老夫与那个孽种多次交手,彼此之间的仇恨无法解开。既然如此,好歹,得给陛下聚聚人气。”


“不过此刻不会给他。”杨松成说道:“再有……千年杨氏,不能在老夫的手中覆灭了。”


他看了一眼淳于山,二人都和李玄有过恩怨。


“老夫不会去关中。”淳于山说道。


“好。”杨松成说道:“老夫已经去信家中,令大郎接手杨氏。”


这是世家门阀应对危机之道。


淳于山说道:“老夫也是如此。”


杨松成的大儿子是杨新相,次子却死于卫王之手。


淳于山的大儿子是淳于典,此刻便在关中。


……


“曹先生,杨氏来了。”


曹颖满头雾水的接到消息,带着人出了皇城。


皇城外,


杨新相恭谨的行礼,“得知殿下将率军南下平叛,杨氏感佩不已。老夫无能,不能为殿下厮杀,唯有这点心意。”


他指指身后。


车队浩荡。


大车上装满了粮食。


曹颖眯着眼,“老夫需请示殿下。”


“又有车队来了。”


这次来的是淳于氏的车队,新任家主淳于典带队。


“这是淳于氏的一点心意。”


长安人都看到了,啧啧称奇。


“原先他们和秦王是对头,颍川杨氏更是被殿下羞辱,这是……反转了。”


“识时务者为俊杰啊!”


“那么多粮食。”


……


“殿下,关中整编了四万人马。”


张栩的动作很快,从那些脱籍的人口中招募了四万勇士,如今正在操练。


“好!”


这不只是多了四万人马的好处,而且还有象征意义。李玄很是欢喜,“嘉奖曹颖。另外,把消息传到各处。”


这是个风向标,告知世人:关中臣服了。


包冬最擅长这等忽悠,当即带着人出发了。


“殿下,长安来人请见。”


曹颖的使者来了。


“殿下,杨氏与淳于氏的家主都换了。”


“哦!”李玄讥诮的道:“当初的胆子呢?”


“杨氏与淳于氏献了大批粮草,随后不少大族纷纷跟风。如今长安粮草堆积颇多。”


使者说道:“曹先生不敢擅作主张,令下官来请示殿下。”


“当初伪帝若是能有粮草,也不会强令窦重出关与石逆决战。缺粮以至于窦重兵败,伪帝遁逃。如今,这些人却主动献粮,真是令人唏嘘啊!”


韩纪叹道。


赫连荣说道:“此一时,彼一时。此刻殿下声势浩荡,如大潮不可阻挡。世家大族能存世数百年,乃至于上千年,靠的可不只是钱财,而是脑子,以及取舍。”


韩纪点头,“先换家主,随后献粮,这不但是示弱,更是臣服的姿态。想来,献粮是在皇城之前人最多的时候。”


使者说道:“正是。”


这便是鼓动舆论。


看呐!


杨氏和淳于氏认栽了,愿意臣服秦王,而且主动献粮。


伸手不打笑脸人啊!


赫连荣问道:“这批钱粮可要收下?”


收了,便是承认杨氏和淳于氏的站队。


“孤想到了一个故事。”


李玄把手中的文书搁下,说起了故事。


老板说故事,众人自然要仔细听。


使者见秦王不避开自己,心中大喜。


“远古有汉朝,数百年后,汉朝衰微,有三股势力崛起,魏蜀吴。有诸葛氏见状惆怅,不知当投靠哪一方。后来便想到了一个好法子……令三个儿子一人去投一方。”


——李玄把诸葛氏的故事改了一番,比如说把在曹魏的族弟诸葛诞说成了亲兄弟,不过大体还保持着格局。


“好手段!”韩纪赞道:“这等布局了得,不过,这三个儿子必须都是人杰。”


可不是。


诸葛氏三子可都了不得。


“杨氏与淳于氏和孤玩这一手……”


当诛!


使者几乎想说出这句话。


但拼命忍住了。


“那孤若是不收,岂不是愧对杨松成与淳于山?”李玄笑道:“告知曹颖,收了。”


“是!”


使者告退。


韩纪说道:“不收,舆论会不好听,说殿下不能容人。”


李玄摇头,“孤何曾在意这个?”


“那……”韩纪不解。


李玄也不解释。


晚些,他处置好了公事,起身活动身体。


“殿下。”姜鹤儿好奇心重,忍不住问道:“那诸葛氏三子后来如何了?”


“你最聪明!”李玄笑道。


“蜀国灭。”


“吴国灭。”


“那还有在魏国的一个呀!”姜鹤儿赞道:“诸葛氏果然聪明。”


“嗯!还有魏国的一个。”


人总是喜欢大团圆的结局。不能大团圆,退而求其次也成……姜鹤儿欢喜不已。


李玄摇摇头,打破了她的幻想。


“魏国的那个起兵反权臣司马氏,被诛杀!”